足迹
三线情怀
登录
关灯
护眼
字体:

第21章 政工4基层群众(第2页)

上一章目录存标签下一章

    厨师把咸菜切得很细,还撒了点葱花提味。
    彭大军在小食堂用餐,他和兰小柱、包宏业的家属都还没来三线,粮食供应关系却已经转到了这里。
    他们暂时住在办公室,一日三餐都在小食堂解决,领导的伙食补助标准是每天每人o6元。
    宋东方、谢云旺、刘忠臣、袁国岭中午也在小食堂吃饭,他们单独结算费用,每月从工资里扣除伙食费。
    厨师的工资由工厂工资基金支出,不计入他们的个人费用,也不计入职工福利费。
    如果食堂伙食支,工厂每人每月补贴3元,出部分则由大家自行补交。
    彭大军吃饭度很快,吃完便回到办公室摆弄象棋。
    只要贾飞龙不出差,每个星期天都会来陪他下棋。
    在燕子沟办公房落成之前,彭大军每天只能自己跟自己对弈,兰小柱和包宏业不会下棋,普通工人中倒是有会的,但他从不和他们一起玩。
    彭大军一方面要求各级干部要与老百姓打成一片,另一方面也强调下级必须服从上级,上级要树立威严。
    搬到新办公地点后,他在政工办公室看到了象棋,便问道:“小贾,谁会下象棋?”
    “领导,我略懂一点!”
    从那以后,两人便成了棋友。
    下午,阳光洒在厂区,刘长明迈着匆匆的步伐走出办公室,径直朝清砂组走去。
    这段时间,弓锯机生产可是铸造车间的重中之重。
    由于军品生产急需弓锯机,宋东方便提出让铸造车间负责铸造弓锯机床身。
    宋东方出身木工,早年在保华机械厂干过相关的活儿,经验丰富。
    他多次来到铸造车间,与王绍一、刘长明深入探讨研究。
    王绍一是工人出身,没什么文化,业务能力也不算强,技术方面主要依靠刘长明撑着。
    刘长明可是个文化人。
    他出生于194o年,老家在农村,家中兄弟姐妹三人。
    他出生时家境尚可,可五岁那年,家道中落。
    从记事起,家里的生活就过得十分艰难,但他父亲坚信知识能够改变命运,所以坚持供他们上学。
    18岁时,刘长明高中毕业,凭借优异的成绩考入省机械工业学校,专门学习铸造专业。
    毕业后,他被分配到保东机械厂。
    在那里工作的两年间,他几乎把铸造的各个工种都学了个遍,随后进入技术组,成为了一名技术员。
    刘长明的父亲曾跟他讲过家里的往事。
    他家祖籍山东,早年先辈出关到关外,和满人做起了生意,日子渐渐富裕起来。
    在闯关东那个年代,多数人是因为生活所迫流浪到东北,而他的祖辈却是赶着马车圈地、做生意来到这里的。
    他爷爷的爷爷堪称生意场上的高手,能力出众,与俄国人、日本人都有生意往来,那些年投资创办了好多工厂,有生产酱油的、加工粮食的、生产布匹的,各式各样。
    生意传到爷爷这一代时,家里已经富得流油。
    那时的爷爷做事认真又努力,生意更是越做越大,鼎盛时期拥有三十多家工厂,几万亩土地。
    爷爷四十岁生日那天,一位日本朋友送给他一个美女。
    这女子长得实在标致,大眼睛、大长腿,小脚走起路来一摇一摆,胸前丰满的胸脯随着步伐上下颤动,爷爷当场就看直了眼,当着朋友的面就伸手摸了起来。
    朋友赶忙提醒,这是个窑姐,玩玩可以,可别当真。
    然而,爷爷和这美女玩了几夜后,就舍不得让她走了。
    奶奶见状,气得要赶走窑姐,窑姐一哭二闹,爷爷顿时火冒三丈,当场宣布要娶这女人进家门当姨太太。

一秒记住新域名 https://www.yowx.net

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,否则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。